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专业设置 >> 正文

玉林师范学院非全日制教育—小学教育(04511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5年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5日 13:28    作者: 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樊华  点击:

PHPWord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玉林师范学院2024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设立于2024年,分为小学语文与英语方向、小学数学与科学方向,开设有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等。本专业学位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拥有深厚教育情怀,掌握系统小学教育理论、扎实教学技能与教育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胜任小学主干学科教学、教研与学校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良好教师职业素质,能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教研教师。

(一)品德素质方面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坚定政治方向,具备良好师德修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硕士。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学生为本,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二)知识水平方面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备扎实的小学学科基础知识,尤其在语文、数学等核心学科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前沿趋势,熟悉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新成果。

(三)能力素质方面

具备教学设计、教育评估等教学能力,可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拥有教育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结合地方教育实际发挥学科优势。

三、学制与学年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学年。上述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时间。保留入学资格时间不计入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

1.双导师协同培养制。实行“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专业理论指导与科研能力培养,行业导师(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全程参与实践环节指导,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实践研究与学位论文。

2.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结合。学院成立导师组,导师组由4—6名本专业领域校内资深导师、实践导师代表共同组成,主要负责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学位论文等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工作。

3.课程学习、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研究生入学后第1学期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并执行个人培养计划。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五、学分与课程要求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必修课课程22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课程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1. 公共必修课(必修课)4门,6学分;

2. 学位基础必修课(必修课)4门,8学分;

3. 专业必修课(必修课)4门,不少于8学分;

4. 专业选修课(选修课)21门,不少于8学分;

5. 通识课程(选修课),学分不计入应修总学分;

6. 跨学科专业及同等学力招收的研究生根据导师意见补修上一学历教育的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二)课程列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YGB0501

研究生英语

32

2

1

 

YGB16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1

 

YGB16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方法论

16

1

1

 

YGB02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16

1

1

 

学位基础必修课

 

 

 

YZJ1401

教育原理

32

2

1

 

YZJ1402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1

 

YZJ1403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1

 

YZJ1404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2

 

专业必修课

 

 

 

YZB1401

小学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1

 

YZB1402

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32

2

1

 

YZB1403

小学教育概论

32

2

2

 

YZB1404

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32

2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YZX1401

小学语文学科专题研究

32

2

3

 

YZX1402

小学数学学科专题研究

32

2

3

 

YZX1403

小学英语学科专题研究

32

2

3

 

YZX1404

小学科学学科专题研究

32

2

3

 

YZX140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

32

2

3

 

YZX1406

小学劳动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

32

2

3

 

YZX1407

教育情怀系列讲座

32

2

3

 

YZX1408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究

32

2

3

 

YZX1409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32

2

3

 

YZX1410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

32

2

2

 

YZX14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2

2

3

 

YZX1412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32

2

3

 

YZX1413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32

2

3

 

YZX1414

校本课程开发

32

2

3

 

YZX1415

儿童发展研究

32

2

3

 

YZX1416

课堂观察与行动研究

32

2

3

 

YZX1417

乡村教师职业发展

32

2

3

 

YZX1418

AI 驱动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32

2

2

 

YZX1419

教育大数据与智能评价

32

2

2

 

YZX1420

小学跨学科主题课程设计与实践

32

2

3

 

YZX1421

美育与跨学科融合实践

32

2

3

 

通识课程

不计入应修总学分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生

补修课程

根据导师意见补修,不计学分

(三)课程学习时间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一般不超过1.5年。

(四)课程考核

1.采取课程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践(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其中,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以考试形式进行评价;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

2.研究生课程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考核,必修课程成绩70分及以上为合格,选修课程60分及以上为合格。课程初修考核不合格需补考,补考合格获得相应学分,若仍不合格需重修。课程初修时属于被取消考核资格、违纪作弊、旷考的,无补考资格,需重修。

3.研究生缺课超过某门课程总课时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或未按要求缺交任课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取消该课程的考核资格,随下一年级重修。

六、专业实践

(一)专业实践课程设置(8学分)

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实践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包括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班级与课堂管理研究、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等。要求撰写不少于4份高质量实践研究报告或研究案例。

(二)专业实践课程实施(8学分)

1.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对现有课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或校本化处理进行研究,包括地方特色、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的结合。

报告要求:对所选课程及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优势与不足。描述校本化处理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与后续实施计划。

报告字数:5000字以上。

2.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集中于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与优化,依托教育理论与实践,力求提升教学效果。

案例要求:选择一门具体课程,梳理其原始教学设计。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方案,并实施该方案。讲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案例字数:5000字以上。

3.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关注课堂教学环节、流程、方法及手段的优化,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要求:记录并分析某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及课堂管理。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教学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课堂效果,以数据或学生反馈为依据。

案例字数:5000字以上。

4.班级与课堂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对班级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实践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与技巧。

案例报告要求:描述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如行为规矩、奖励机制等,阐述其理论依据。实施之后,记录管理变化及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报告字数:5000字以上。

5.学校教育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学校教育管理各方面的实践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教师培训、家校合作、教学督导等。

案例要求:选择学校管理中的某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因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案例字数:5000字以上。

七、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当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不少于10次(含)、参与国内或国外学术交流不少于1次(含),作报告不少于1次(含)。

八、中期考核

1.非全日制研究生于第3学期第16周完成考核。

2.中期考核报告内容包括:个人培养计划、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开题报告、专业实践情况等。

3.研究生达到中期考核基本要求的,中期考核通过;研究生未达到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的,予以中期考核预警;中期考核被预警的研究生,需再次提交中期考核报告,接受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研究生在第4学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须终止学业,报学校审批后按肄业处理。

九、学业成果

申请学位前至少完成以下两项成果。

1.独立完成1篇以上(含)研究报告或案例研究报告并获导师组通过;

2.参加1次以上(含)国内或国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做至少1次(含)报告;

3.发表1篇以上(含)期刊论文,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

4.研究生学习期间获得1项以上(含)校级以上(含)教学比赛竞赛奖。

十、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1.选题。面向小学教育发展需求,如小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心理发展等实际问题,兼具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符合专业范畴。

2.开题。开展教育实践调研、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涵盖文献综述、选题缘由、研究内容、方法、进度、预期成果等。1.5学年内完成开题答辩,未通过可申请再次开题,课题重大变动需重新开题,超 4 学年不得换题。

3.审核答辩。导师、学院依次审查意识形态、学术规范等。预答辩后依意见修改,送校外专家“双盲”评审(至少2名)。通过评审者参加毕业答辩,由专家组审核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要求。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及专业实践训练等培养环节,并通过课程考核,修满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毕业审核通过,可准予毕业;研究生通过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其他环节的考核,但未通过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可申请结业,并由学校颁发结业证书。

2.学位要求。达到毕业要求,获得学业成果,达到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